分析原因:
1.1内部原因
1.1. 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是最常用的建筑材料。混凝土中的胶凝材料----水泥是一种碱含量很高的物质,硅酸盐水泥中,CaO的含量大约为62--67%。水泥水化过程中,C3S和C2S水化生成C-S-H凝胶的同时,形成了大量的Ca(OH)2,Ca(OH)2除有一部分用以维持液相的碱度(水泥石毛细孔中液相的PH值=12.5--13.5)外,其它大多以晶体形态存在于水泥石中。Ca(OH)2是一种极易溶解的物质,在水泥混凝土凝结硬化早期,随着混凝土的干燥,其中的自由水会逐渐沿着内部毛细孔向外迁移,以补偿表面被蒸发掉的水分,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会将溶于其中的Ca(OH)2带出,当到达混凝土表面后,Ca(OH)2还会与空气中的CO2和水分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CaCO3,附着在混凝土表面,这就是我们常见的混凝土表面的泛白现象。
1.2. 尤其是冬春季节的混凝土工程,为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和加快施工进度,一般都使用NaSO4、CaCl2 或以它们为主的复合产品作为早强剂,增加了混凝土中的可溶性物质,因而增大了混凝土表面泛白的可能性。
1.3. 有些地方的土壤本身碱含量高,用这种土壤为原料烧成的粘土砖往往尚未使用便在雨淋日晒后严重泛白。
2.外部原因
水泥砂浆、混凝土、粘土砖、硅酸盐混凝土砌块等建筑材料发生泛白现象,除了因为它们自身内部存在一定量可溶性盐和/或碱这一先决条件外, 还因为它们都属于多孔材料, 内部均存在有大量尺寸不同的毛细孔, 成为可溶性物质在水的带动下从内部迁移出表面的通道。可以说,后一个原因也非常重要。
2.1. 水泥砂浆或混凝土硬化后,即使比较干燥,但在使用过程中总会受到雨水浸泡,当水分渗入其内部,将其内部可溶性物质(如NaOH、KOH、Na2SO4、Ca(OH)2等)带出来,碱与空气中的CO2和水分发生反应生成碳酸盐,与硫酸盐一起沉淀在建筑物表面,且象CaCO3、CaSO4等物质不易被雨水冲走,因而牢固地附着在建筑物表面。
2.2. 当有一定湿度时, 空气中的CO2与水分结合形成H2CO3, H2CO3与基材表面的Ca(OH)2发生反应, 生成CaCO3; H2CO3还会渗透到基材内部与Ca(OH)2化合成Ca(HCO3)2 , Ca(HCO3)2也会随着表面水分蒸发被水分从基材内部带出来, 直接结晶, 或者再与H2CO3反应生成CaCO3。
2.3. 由于工业污染, 空气中一般含有一定量的SO2, SO2溶于雨水后形成酸雨, 这种酸雨渗入基材内部, 与基材中的碱性物质相结合并随着水分迁移到表面结晶, 也会引起泛白。
上述这些白色物质的析出结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基材表面的密实性, 但是由于雨水循环作用, 会将沉积在表面的可溶性的结晶物冲走, 而基材内部由于可溶性物质的溶出, 增大了孔隙率, 降低了基材的抗渗性, 从而会使盐、碱的析出作用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