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也和相似相容原理差不多,陶瓷组成无外乎泥沙石烧结出来,大部分是无定型相+少量莫来石相支撑,而现在烧成制度越来越成熟,无定型相里玻璃相越来越多,熔融过程导致微孔越来越少越来越小,但不代表没有了,也就吸水率越来越低。
水泥水化产物大部分也是C-S-H胶凝材,有收缩也有硬度,期间产生的碱碳化后形成碳酸钙;
楼上也有大佬说过,瓷砖和瓷砖胶(说白了也是水泥为大头)界面层其实更多的还是锚固原理,只是以前瓷砖吸水率大,水泥浆渗入更多更明显,有助于低于收缩引起的脱落,但不代表就不会脱落,尤其是外墙昼夜交替、冬夏温度更迭,晴雨变换,导致界面层不断产生应力产生分离。
而瓷砖胶,坦白说应该说至少是能过C1的瓷砖胶,乳胶粉的加入,形成两种胶粘材料的胶连互补作用,不仅增加了胶浆柔性抵御收缩,也让水泥水化中砂浆层基界面更致密,同时也有一定程度降低水泥碱度(这个作用貌似不咋关注)因而在于瓷砖粘结的界面层会有更好的缓冲和粘结。
所以吸水率低的玻化砖,微观凹凸不平的界面层也是以两种不同材料的接触锚固粘结,加乳胶粉如何抵御外界长期变化的温湿度条件,单纯一层胶粉的作用微乎其微,参考单组分乳液防水膜就知道了,吸水溶胀性,虽然很多乳胶粉也说耐候性好,但终究还是有机物的会黄变会老化,而水泥水化后是变成无机水泥石类,除非直接裸露在外碳化引起体积变化,变脆失效,但这个过程也是要很长时间才会,中间粘结层基本不会有这种问题。
其实点粘的环氧胶、云石胶那些其实在室内也是比较靠谱的,室外就不行,这些玩意还是扛不住长期的暴晒老化,以点粘+锚固的干挂会更靠谱些。所以很多岩板现在还是更多用点粘,省工时,施工难度低,还稳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