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个朋友的帖子,就是EPS保温系统与聚氨酯保温系统之比较,收费,我不明白,在这里没必要吧,除非是有什么产权问题。
我在网上看到有这个,不知道是不是一样的,发上来大家看看。
聚氨酯应用于建筑墙体保温系统,是近几年的事情。相对于已经应用了40年的聚苯乙烯板(EPS),聚氨酯只能算是一种新型材料。对于聚氨酯在建筑墙体保温中的优劣性,业界众说纷纶,莫衷一是。在这里,笔者不妨也谈谈自己对二者进行比较分析的一孔之见。
1.防火性能
聚氨酯的氧指数只有26,这样的指标即使B2级防火(O2指数≥27)都达不到,极易在现场施工中产生火灾隐患。给竣工后业主的正常生活居住带来不良影响。而EPS的氧指数可达35,能达到B1级(O2指数≥32)防火。
2.施工便易性
聚氨酯系统需现场机器喷涂,牵扯到电线、电缆、电源、脚手架、人员等一系列问题的相互配合,给施工的简易性带来很多障碍。在机器数量有限的情况下,即使派再多的施工人员也是“望洋兴叹”。
鉴于上海目前仍然是脚手架施工居多,聚氨酯系统是靠搬动、移动机器喷涂,想要克服脚手架的影响,真正做到每层、转角处等细节处的连续性,实属不易。而这些节点部位恰恰是外墙外保温系统质量保证的关键。
聚氨酯发泡成型受温度、湿度等气候条件影响,而EPS板是工厂预制完成,属于成品,进而性能相对稳定。在气候不利的情况下,聚氨酯的不良发泡必将对保温系统今后的耐久性产生无法修复的影响。
3.呼吸性能
聚氨酯材料属于发泡型闭孔系统,加之聚氨酯系统采用现场整体喷涂施工,必然给今后新建墙体内水汽的蒸发带来障碍。从而产生鼓包、开裂、渗漏等一系列问题。而EPS系统具有优异的水蒸气渗透性,既通常所说的“呼吸功能”。
4.可修补性
对于建筑物而言,毕竟要预留穿墙管洞、空调孔洞等或者后期开洞。聚氨酯“引以为豪”的现场整体施工恰恰反映了其后期的可修复性、可修补性比较差。这对于新建建筑拆脚手架后,留下的管孔的修补、填补带来的施工问题,是聚氨酯系统所始料不及的。无法想象墙体脚手架拆除后,仍然要搬动喷涂机器在各个部位、各个高度进行修补的情形。而EPS系统不仅后期修补可操作性好,其特有的网格布翻包处理模式,更能为系统整体的防水性能提供保障。
5.平整性、平整度
聚氨酯的发泡过程是不规则的,因此企图得到一个光滑、平整的保温层是完全无法实现的。那么只有通过对凹凸不平的聚氨酯保温层进行腻子的不均匀批抹才能解决,而正是腻子厚度的不均匀性给今后墙面的开裂带来了诸多的问题。但EPS系统却可以通过打磨、修边取得良好的平整度,进而为后期的饰面层涂料打好基础。
6.粘结强度
聚氨酯系统需要依靠界面剂对基层的附着,进而附着于界面剂之上。这充分说明聚氨酯材料在发泡的过程中对基层直接粘结强度的不足。界面剂属于薄薄的涂膜材料,无论是基层的连接还是抗裂腻子的涂抹都要依靠它,足可见聚氨酯保温系统被分为诸多层面,系统的整体性、粘结强度都受到了极坏的影响。而EPS系统完全没有界面剂这个辅助材料,EPS板属于具有“呼吸功能”的蜂窝状结构,与粘结胶浆的粘结、渗透非常理想,再配合网格布的埋浸、包裹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整体。
7.线条线脚
聚氨酯的最大厚度只能达6cm,而EPS可达60cm。越来越多的项目抛弃了粗重的GRC线条、水泥线条转而采用EPS线条,使墙面既回避了冷热桥问题又为保温施工的方便性提供了好处。如果使用聚氨酯保温系统的话,根本无法做出各种各样的、满足设计师要求的装饰性线条。
8.关于外挂面砖
上海图集2004沪J/T-210规定聚氨酯系统墙面粘贴面砖高度仅限于24m以下。而EPS系统则没有这方面的障碍。
9.窗洞口部位翻包网
聚氨酯系统施工时无翻包网,为今后墙体的开裂、渗漏预埋了隐患。EPS系统在檐口、变形缝、阳台、雨蓬等关键节点都采用了翻包网施工方法,对系统的防水、防开裂真正起到了作用。
10.转角垂直度
聚氨酯系统在处理墙体转角部位时,由于发泡的不规则性导致无法在保温层取得良好的直角。只能采取薄厚不均地批抹腻子的方法来弥补,这给转角的防裂、抗撞击、抗风压都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11.老化问题
聚氨酯材料的老化现象受紫外线和温度的影响较大,故对于不慎裸露在外界的窗洞口等部位很容易产生脆裂问题。更值得一提的是,聚氨酯保温层发泡喷涂在墙体基层之后,受到气候、人员分工、施工进度等方面的影响,在涂抹保护层之前可能要搁置几天,在此期间内会使聚氨酯塑料脆硬,给今后保温系统的延展性、使用寿命等带来的隐患。
12.欧美节能先进国家经验
目前世界比较领先的节能方式、方法是以欧美为首的技术和材料,EPS保温系统正是国际主流的节能系统,是经过长期的、广泛的、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应用进而不断地完善。
我在网上看到有这个,不知道是不是一样的,发上来大家看看。
聚氨酯应用于建筑墙体保温系统,是近几年的事情。相对于已经应用了40年的聚苯乙烯板(EPS),聚氨酯只能算是一种新型材料。对于聚氨酯在建筑墙体保温中的优劣性,业界众说纷纶,莫衷一是。在这里,笔者不妨也谈谈自己对二者进行比较分析的一孔之见。
1.防火性能
聚氨酯的氧指数只有26,这样的指标即使B2级防火(O2指数≥27)都达不到,极易在现场施工中产生火灾隐患。给竣工后业主的正常生活居住带来不良影响。而EPS的氧指数可达35,能达到B1级(O2指数≥32)防火。
2.施工便易性
聚氨酯系统需现场机器喷涂,牵扯到电线、电缆、电源、脚手架、人员等一系列问题的相互配合,给施工的简易性带来很多障碍。在机器数量有限的情况下,即使派再多的施工人员也是“望洋兴叹”。
鉴于上海目前仍然是脚手架施工居多,聚氨酯系统是靠搬动、移动机器喷涂,想要克服脚手架的影响,真正做到每层、转角处等细节处的连续性,实属不易。而这些节点部位恰恰是外墙外保温系统质量保证的关键。
聚氨酯发泡成型受温度、湿度等气候条件影响,而EPS板是工厂预制完成,属于成品,进而性能相对稳定。在气候不利的情况下,聚氨酯的不良发泡必将对保温系统今后的耐久性产生无法修复的影响。
3.呼吸性能
聚氨酯材料属于发泡型闭孔系统,加之聚氨酯系统采用现场整体喷涂施工,必然给今后新建墙体内水汽的蒸发带来障碍。从而产生鼓包、开裂、渗漏等一系列问题。而EPS系统具有优异的水蒸气渗透性,既通常所说的“呼吸功能”。
4.可修补性
对于建筑物而言,毕竟要预留穿墙管洞、空调孔洞等或者后期开洞。聚氨酯“引以为豪”的现场整体施工恰恰反映了其后期的可修复性、可修补性比较差。这对于新建建筑拆脚手架后,留下的管孔的修补、填补带来的施工问题,是聚氨酯系统所始料不及的。无法想象墙体脚手架拆除后,仍然要搬动喷涂机器在各个部位、各个高度进行修补的情形。而EPS系统不仅后期修补可操作性好,其特有的网格布翻包处理模式,更能为系统整体的防水性能提供保障。
5.平整性、平整度
聚氨酯的发泡过程是不规则的,因此企图得到一个光滑、平整的保温层是完全无法实现的。那么只有通过对凹凸不平的聚氨酯保温层进行腻子的不均匀批抹才能解决,而正是腻子厚度的不均匀性给今后墙面的开裂带来了诸多的问题。但EPS系统却可以通过打磨、修边取得良好的平整度,进而为后期的饰面层涂料打好基础。
6.粘结强度
聚氨酯系统需要依靠界面剂对基层的附着,进而附着于界面剂之上。这充分说明聚氨酯材料在发泡的过程中对基层直接粘结强度的不足。界面剂属于薄薄的涂膜材料,无论是基层的连接还是抗裂腻子的涂抹都要依靠它,足可见聚氨酯保温系统被分为诸多层面,系统的整体性、粘结强度都受到了极坏的影响。而EPS系统完全没有界面剂这个辅助材料,EPS板属于具有“呼吸功能”的蜂窝状结构,与粘结胶浆的粘结、渗透非常理想,再配合网格布的埋浸、包裹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整体。
7.线条线脚
聚氨酯的最大厚度只能达6cm,而EPS可达60cm。越来越多的项目抛弃了粗重的GRC线条、水泥线条转而采用EPS线条,使墙面既回避了冷热桥问题又为保温施工的方便性提供了好处。如果使用聚氨酯保温系统的话,根本无法做出各种各样的、满足设计师要求的装饰性线条。
8.关于外挂面砖
上海图集2004沪J/T-210规定聚氨酯系统墙面粘贴面砖高度仅限于24m以下。而EPS系统则没有这方面的障碍。
9.窗洞口部位翻包网
聚氨酯系统施工时无翻包网,为今后墙体的开裂、渗漏预埋了隐患。EPS系统在檐口、变形缝、阳台、雨蓬等关键节点都采用了翻包网施工方法,对系统的防水、防开裂真正起到了作用。
10.转角垂直度
聚氨酯系统在处理墙体转角部位时,由于发泡的不规则性导致无法在保温层取得良好的直角。只能采取薄厚不均地批抹腻子的方法来弥补,这给转角的防裂、抗撞击、抗风压都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11.老化问题
聚氨酯材料的老化现象受紫外线和温度的影响较大,故对于不慎裸露在外界的窗洞口等部位很容易产生脆裂问题。更值得一提的是,聚氨酯保温层发泡喷涂在墙体基层之后,受到气候、人员分工、施工进度等方面的影响,在涂抹保护层之前可能要搁置几天,在此期间内会使聚氨酯塑料脆硬,给今后保温系统的延展性、使用寿命等带来的隐患。
12.欧美节能先进国家经验
目前世界比较领先的节能方式、方法是以欧美为首的技术和材料,EPS保温系统正是国际主流的节能系统,是经过长期的、广泛的、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应用进而不断地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