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回复学习了。很有道理,我们一直给客户解释的是内部区域水化不完全,可问题是这个区域是和水接触最长时间的。个人感觉可以从这个思路来考虑,加水量与水泥比例的关系。正常水泥水化,理论上只需要水泥的37%左右的水,多余的水只是调整和易性用的。一般瓷砖胶水泥含量为300-350,也就是说,理论上水化作用只需要111-129.5的水。但是一般瓷砖胶都会加到210-220左右的水。再加上玻化砖吸水率低,那么多余的水去往哪里?大部分不跟空气接触的部位,水分极慢流失,毕竟纤维素有保水。也就是较长一段时间,那一部位的瓷砖胶长期浸泡水中,而且还是内部毛细孔,强度相比两遍空气接触的部位,肯定会偏低。这也就是为什么玻化砖要增加胶粉用量,光靠水泥的机械咬合力,再加上长期处于含水状态,肯定容易出现粉化等低强度现象。这也就是为什么出现楼主所说的,空气接触部位强度高,玻化砖背面强度低的原因。
请问如何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呢?个人感觉可以从这个思路来考虑,加水量与水泥比例的关系。正常水泥水化,理论上只需要水泥的37%左右的水,多余的水只是调整和易性用的。一般瓷砖胶水泥含量为300-350,也就是说,理论上水化作用只需要111-129.5的水。但是一般瓷砖胶都会加到210-220左右的水。再加上玻化砖吸水率低,那么多余的水去往哪里?大部分不跟空气接触的部位,水分极慢流失,毕竟纤维素有保水。也就是较长一段时间,那一部位的瓷砖胶长期浸泡水中,而且还是内部毛细孔,强度相比两遍空气接触的部位,肯定会偏低。这也就是为什么玻化砖要增加胶粉用量,光靠水泥的机械咬合力,再加上长期处于含水状态,肯定容易出现粉化等低强度现象。这也就是为什么出现楼主所说的,空气接触部位强度高,玻化砖背面强度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