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临时关闭注册。如果您忘记登录密码,请点击找回密码。本网站不收费,没有VIP,非赢利,资源分享仅供学习。

石膏喷涂 浅谈喷涂石膏个人见解,把我的石膏基材料经验告之一二,希望能帮助初学者

注册
2017-06-04
帖子
83
反馈
271
积分
645
QQ
422600258
潜水了很久,一直没有怎么发发帖子,着实过意不去,本着传道受业解惑的原则,把我的经验告之一二,希望能帮助初学者,先说说我自己吧,无机非金属材料化学硕士毕业,专门研究石膏基材料以及各类添加剂,自己的产品也得到很多同行的任何,见过喷涂量不下1000吨。
一、石膏
顾名思义,这是我们最重要的原材料,它的品质决定着产品的质量,但关于煅烧石膏的标准却是一个空白,甚至是灰色地带,这就导致了市面上的材料不稳定,其实,根据欧洲建材化学协会的要求,煅烧石膏需要对生粉有严格的控制,最大的指标是看硫酸钙含量以及氧化钙含量,生粉的品质决定着熟粉的品级。其次,煅烧工艺的不同决定着熟粉的稳定性,例如回转窑、沸腾炉、炒锅,都对熟粉的品质有很大的影响。最后,生粉的结晶水含量,换句话说就是生粉的水分压决定着你设备的温度参数,皮带的转速决定着停留时间,还有就是设备是否有加压装置,都会对熟粉的品质产生很大的影响。还有一个比较关键的是热源,说直白点就是你用蒸汽,导热油、电厂废气都对熟粉的品质有很大的影响,毕竟热损失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很多石膏厂老板总是询问我熟粉产率过低,这是很大的问题。在煅烧石膏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水分压、温度、时间,不能一招吃天下。还有,石膏的改性决定着熟粉是否陈化,曾经有个厂打电话询问我,说他们跟我采购同一家石膏,我们货到就用,而他们却需要陈化3个月才能使用,不然上墙开裂。这个特性在很多人看来肯定会说石膏过烧,然而在我看来,石膏过烧温度往往在300度以上,这个温度好多石膏厂是吃不消的。其实,如果在煅烧后经过两次改性,我想大多数石膏绝对不需要陈化的,陈化反而降低了生产效率。我想说的是很多石膏厂判断石膏三相依靠水分仪,这很不准,因为水分仪最高在200度,石膏的相态转化第三段要在380度左右,判断三相最好是使用TG法来判断,水分仪在我看来只能测定游离态水含量及部分结晶水。最后,我要说,欠烧、过烧、过细都会产生龟裂纹,因为石膏是5钟晶型转化,相态之间的转化需要很复杂的转化环境,关于这点的研究,我曾经做过XRD晶型分析,以及SEM与EDS、BET分析,它们的比表面能也参差不齐,导致需水量的不同,这就导致了人们常常误认为加水多了引起开裂。所以,我们要知道为什么石膏会开裂,专项解决,这样生产的产品才是最稳定的。
二、添加剂
关于添加剂的分析网上的帖子比较多了,我在这里也就不一一展开了,这里我要聊的就是大家常常疑问的缓凝剂吧。
最早常用的缓凝剂是柠檬酸,但由于柠檬酸损失强度太大,往往被人们所诟病,所以渐渐流行了SC型缓凝剂,就是往往在大肆宣传的氨基酸蛋白类缓凝剂,它在缓凝的过程中确实是比较经济实用的缓凝剂,但凡事都有利弊,包括PE、200P一样,都是蛋白类结构,本质上决定了它们的天花板不会很高。因为它们太依赖环境了,在弱酸、中性。弱碱性确实十分好用,如果PH值超过11,蛋白类结构会受到不可逆的破坏,缓凝剂也就不再起缓凝效果了,所以人们往往增加缓凝剂量来解决,这是治标不治本,因为两者是水火不容的东西,往往在增加成本的基础上效果也并不明显。还有,宣传上一直强调的不损失强度,关于这点,我想说的是,这是由于蛋白在石膏{111}晶面上的屏蔽遮盖效应,只能延缓晶型的发育,到了时间,往往伴随着爆发,即瞬间凝固,放出大量的水化热。这对于产品的稳定性,都是有很多影响,但目前市场上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寥寥无几,都在考虑经济性,却忽视了施工工艺。所以,关于缓凝剂,还是希望大家继续尝试,我再提醒一下,可以去试试化工产品,有些化学产品在体系中复配反而产生了很好的缓凝效果,能做到从内到外,逐层凝固,大大提升了工地上打磨效率,甚至还有几类化工用品能做到石膏凝固不放热,把水化热转化到了内能上,凝固时表面冰凉,这些成本都不会很高,需要大家多尝试,不要人云亦云,我再强调一点,体系最重要。
三、机械化施工
关于机喷,我想说的是材料不仅仅是喷上墙就完事了,它在欧洲是有严格的数据指标的。国内总是在急功近利,好的产品一定是要做到人、机、料统一的集合体。好的材料一定是对原材料有严格的量化要求,好的材料一定是降低机械定子与转子的磨损程度,好的材料喷墙不会反弹,在墙上呈鱼鳞纹,好的材料一定是粘墙不粘铁板,好的材料一定是让生手也能做出活,提高工作效率。最后,希望大家勿忘初心,继续努力,中国地大物博,材料数之不尽,我一般研究就抓住两点,成分与目数,材料是有相容性与相斥性的区别,所以我不敢在大家面前自称专家,共同努力,互相交流吧。
 
很有专业性有见解的文章
脱硫石膏的确是非常有前景,并且也符合中国的国情以及环保的要求。其实要想这个待业更良性的发展,必须要从源头来加强管理,特别是原料从电厂出来的时的品控应该要更高一些
现在石膏成份太不稳定,致使锻烧后的石膏粉品质太差。当然锻烧工艺也不好,但是人个还是感觉源头应该加强。
喷涂石膏还是非常适合以后的装配式住宅/模块化施工,绿色环保,且施工效率高
 
潜水了很久,一直没有怎么发发帖子,着实过意不去,本着传道受业解惑的原则,把我的经验告之一二,希望能帮助初学者,先说说我自己吧,无机非金属材料化学硕士毕业,专门研究石膏基材料以及各类添加剂,自己的产品也得到很多同行的任何,见过喷涂量不下1000吨。
一、石膏
顾名思义,这是我们最重要的原材料,它的品质决定着产品的质量,但关于煅烧石膏的标准却是一个空白,甚至是灰色地带,这就导致了市面上的材料不稳定,其实,根据欧洲建材化学协会的要求,煅烧石膏需要对生粉有严格的控制,最大的指标是看硫酸钙含量以及氧化钙含量,生粉的品质决定着熟粉的品级。其次,煅烧工艺的不同决定着熟粉的稳定性,例如回转窑、沸腾炉、炒锅,都对熟粉的品质有很大的影响。最后,生粉的结晶水含量,换句话说就是生粉的水分压决定着你设备的温度参数,皮带的转速决定着停留时间,还有就是设备是否有加压装置,都会对熟粉的品质产生很大的影响。还有一个比较关键的是热源,说直白点就是你用蒸汽,导热油、电厂废气都对熟粉的品质有很大的影响,毕竟热损失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很多石膏厂老板总是询问我熟粉产率过低,这是很大的问题。在煅烧石膏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水分压、温度、时间,不能一招吃天下。还有,石膏的改性决定着熟粉是否陈化,曾经有个厂打电话询问我,说他们跟我采购同一家石膏,我们货到就用,而他们却需要陈化3个月才能使用,不然上墙开裂。这个特性在很多人看来肯定会说石膏过烧,然而在我看来,石膏过烧温度往往在300度以上,这个温度好多石膏厂是吃不消的。其实,如果在煅烧后经过两次改性,我想大多数石膏绝对不需要陈化的,陈化反而降低了生产效率。我想说的是很多石膏厂判断石膏三相依靠水分仪,这很不准,因为水分仪最高在200度,石膏的相态转化第三段要在380度左右,判断三相最好是使用TG法来判断,水分仪在我看来只能测定游离态水含量及部分结晶水。最后,我要说,欠烧、过烧、过细都会产生龟裂纹,因为石膏是5钟晶型转化,相态之间的转化需要很复杂的转化环境,关于这点的研究,我曾经做过XRD晶型分析,以及SEM与EDS、BET分析,它们的比表面能也参差不齐,导致需水量的不同,这就导致了人们常常误认为加水多了引起开裂。所以,我们要知道为什么石膏会开裂,专项解决,这样生产的产品才是最稳定的。
二、添加剂
关于添加剂的分析网上的帖子比较多了,我在这里也就不一一展开了,这里我要聊的就是大家常常疑问的缓凝剂吧。
最早常用的缓凝剂是柠檬酸,但由于柠檬酸损失强度太大,往往被人们所诟病,所以渐渐流行了SC型缓凝剂,就是往往在大肆宣传的氨基酸蛋白类缓凝剂,它在缓凝的过程中确实是比较经济实用的缓凝剂,但凡事都有利弊,包括PE、200P一样,都是蛋白类结构,本质上决定了它们的天花板不会很高。因为它们太依赖环境了,在弱酸、中性。弱碱性确实十分好用,如果PH值超过11,蛋白类结构会受到不可逆的破坏,缓凝剂也就不再起缓凝效果了,所以人们往往增加缓凝剂量来解决,这是治标不治本,因为两者是水火不容的东西,往往在增加成本的基础上效果也并不明显。还有,宣传上一直强调的不损失强度,关于这点,我想说的是,这是由于蛋白在石膏{111}晶面上的屏蔽遮盖效应,只能延缓晶型的发育,到了时间,往往伴随着爆发,即瞬间凝固,放出大量的水化热。这对于产品的稳定性,都是有很多影响,但目前市场上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寥寥无几,都在考虑经济性,却忽视了施工工艺。所以,关于缓凝剂,还是希望大家继续尝试,我再提醒一下,可以去试试化工产品,有些化学产品在体系中复配反而产生了很好的缓凝效果,能做到从内到外,逐层凝固,大大提升了工地上打磨效率,甚至还有几类化工用品能做到石膏凝固不放热,把水化热转化到了内能上,凝固时表面冰凉,这些成本都不会很高,需要大家多尝试,不要人云亦云,我再强调一点,体系最重要。
三、机械化施工
关于机喷,我想说的是材料不仅仅是喷上墙就完事了,它在欧洲是有严格的数据指标的。国内总是在急功近利,好的产品一定是要做到人、机、料统一的集合体。好的材料一定是对原材料有严格的量化要求,好的材料一定是降低机械定子与转子的磨损程度,好的材料喷墙不会反弹,在墙上呈鱼鳞纹,好的材料一定是粘墙不粘铁板,好的材料一定是让生手也能做出活,提高工作效率。最后,希望大家勿忘初心,继续努力,中国地大物博,材料数之不尽,我一般研究就抓住两点,成分与目数,材料是有相容性与相斥性的区别,所以我不敢在大家面前自称专家,共同努力,互相交流吧。



缓凝剂还有哪些可以试?酒石酸?
 
缓凝剂还有哪些可以试?酒石酸?
石膏缓凝剂有我们常说的什么蛋白类缓凝剂,以及柠檬酸,酒石酸等,实际还有磷酸盐类以及糖类缓凝剂对石膏都有一定的缓凝效果。关键是多做测试,找到适合自己工艺要求的添加料。
 
潜水了很久,一直没有怎么发发帖子,着实过意不去,本着传道受业解惑的原则,把我的经验告之一二,希望能帮助初学者,先说说我自己吧,无机非金属材料化学硕士毕业,专门研究石膏基材料以及各类添加剂,自己的产品也得到很多同行的任何,见过喷涂量不下1000吨。
一、石膏
顾名思义,这是我们最重要的原材料,它的品质决定着产品的质量,但关于煅烧石膏的标准却是一个空白,甚至是灰色地带,这就导致了市面上的材料不稳定,其实,根据欧洲建材化学协会的要求,煅烧石膏需要对生粉有严格的控制,最大的指标是看硫酸钙含量以及氧化钙含量,生粉的品质决定着熟粉的品级。其次,煅烧工艺的不同决定着熟粉的稳定性,例如回转窑、沸腾炉、炒锅,都对熟粉的品质有很大的影响。最后,生粉的结晶水含量,换句话说就是生粉的水分压决定着你设备的温度参数,皮带的转速决定着停留时间,还有就是设备是否有加压装置,都会对熟粉的品质产生很大的影响。还有一个比较关键的是热源,说直白点就是你用蒸汽,导热油、电厂废气都对熟粉的品质有很大的影响,毕竟热损失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很多石膏厂老板总是询问我熟粉产率过低,这是很大的问题。在煅烧石膏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水分压、温度、时间,不能一招吃天下。还有,石膏的改性决定着熟粉是否陈化,曾经有个厂打电话询问我,说他们跟我采购同一家石膏,我们货到就用,而他们却需要陈化3个月才能使用,不然上墙开裂。这个特性在很多人看来肯定会说石膏过烧,然而在我看来,石膏过烧温度往往在300度以上,这个温度好多石膏厂是吃不消的。其实,如果在煅烧后经过两次改性,我想大多数石膏绝对不需要陈化的,陈化反而降低了生产效率。我想说的是很多石膏厂判断石膏三相依靠水分仪,这很不准,因为水分仪最高在200度,石膏的相态转化第三段要在380度左右,判断三相最好是使用TG法来判断,水分仪在我看来只能测定游离态水含量及部分结晶水。最后,我要说,欠烧、过烧、过细都会产生龟裂纹,因为石膏是5钟晶型转化,相态之间的转化需要很复杂的转化环境,关于这点的研究,我曾经做过XRD晶型分析,以及SEM与EDS、BET分析,它们的比表面能也参差不齐,导致需水量的不同,这就导致了人们常常误认为加水多了引起开裂。所以,我们要知道为什么石膏会开裂,专项解决,这样生产的产品才是最稳定的。
二、添加剂
关于添加剂的分析网上的帖子比较多了,我在这里也就不一一展开了,这里我要聊的就是大家常常疑问的缓凝剂吧。
最早常用的缓凝剂是柠檬酸,但由于柠檬酸损失强度太大,往往被人们所诟病,所以渐渐流行了SC型缓凝剂,就是往往在大肆宣传的氨基酸蛋白类缓凝剂,它在缓凝的过程中确实是比较经济实用的缓凝剂,但凡事都有利弊,包括PE、200P一样,都是蛋白类结构,本质上决定了它们的天花板不会很高。因为它们太依赖环境了,在弱酸、中性。弱碱性确实十分好用,如果PH值超过11,蛋白类结构会受到不可逆的破坏,缓凝剂也就不再起缓凝效果了,所以人们往往增加缓凝剂量来解决,这是治标不治本,因为两者是水火不容的东西,往往在增加成本的基础上效果也并不明显。还有,宣传上一直强调的不损失强度,关于这点,我想说的是,这是由于蛋白在石膏{111}晶面上的屏蔽遮盖效应,只能延缓晶型的发育,到了时间,往往伴随着爆发,即瞬间凝固,放出大量的水化热。这对于产品的稳定性,都是有很多影响,但目前市场上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寥寥无几,都在考虑经济性,却忽视了施工工艺。所以,关于缓凝剂,还是希望大家继续尝试,我再提醒一下,可以去试试化工产品,有些化学产品在体系中复配反而产生了很好的缓凝效果,能做到从内到外,逐层凝固,大大提升了工地上打磨效率,甚至还有几类化工用品能做到石膏凝固不放热,把水化热转化到了内能上,凝固时表面冰凉,这些成本都不会很高,需要大家多尝试,不要人云亦云,我再强调一点,体系最重要。
三、机械化施工
关于机喷,我想说的是材料不仅仅是喷上墙就完事了,它在欧洲是有严格的数据指标的。国内总是在急功近利,好的产品一定是要做到人、机、料统一的集合体。好的材料一定是对原材料有严格的量化要求,好的材料一定是降低机械定子与转子的磨损程度,好的材料喷墙不会反弹,在墙上呈鱼鳞纹,好的材料一定是粘墙不粘铁板,好的材料一定是让生手也能做出活,提高工作效率。最后,希望大家勿忘初心,继续努力,中国地大物博,材料数之不尽,我一般研究就抓住两点,成分与目数,材料是有相容性与相斥性的区别,所以我不敢在大家面前自称专家,共同努力,互相交流吧。

@兰明轩 楼主,可以回复1214570162@qq.com吗?有问题请教!盼!
 
由版主最后编辑:
“在弱酸、中性。弱碱性确实十分好用,如果PH值超过11,蛋白类结构会受到不可逆的破坏,缓凝剂也就不再起缓凝效果了,所以人们往往增加缓凝剂量来解决,这是治标不治本,因为两者是水火不容的东西,往往在增加成本的基础上效果也并不明显。”
这一段大大点赞!!!
 
“在弱酸、中性。弱碱性确实十分好用,如果PH值超过11,蛋白类结构会受到不可逆的破坏,缓凝剂也就不再起缓凝效果了,所以人们往往增加缓凝剂量来解决,这是治标不治本,因为两者是水火不容的东西,往往在增加成本的基础上效果也并不明显。”
这一段大大点赞!!!
这点言过其实了,蛋白缓凝剂也分很多种,国内的PH 适应性很低,6.5-10效果不错,高了低了差异就和进口货有区别了,11以上只能说效率大大降低,还没到失效的程度,当然,楼主的帖子是很专业的,真心赞一个。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