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观看下面的视频,了解如何将我们的网站作为网络应用程序安装在您的主屏幕上。
注意: This feature may not be available in some browsers.
大哥,能给推荐几本这方面的书吗,谢谢momott120 发表:首先,CAC耐酸性比较可以,但是耐碱性就有点弱,特别是对于强碱。。。。你这个是复合料,引入了OPC,而OPC里的CaO属于强碱。。何况你的CAC量又这么低,那么必然导致CAC水化的CA与OPC和骨料中的富石灰体反应。。。成成的物质为C4AH13和过渡作用的CH,它的强度贡献不高,本身CAC自身产生的C4AH13就不多,但是一和OPC一组合,那么就会持续的消耗CaO和CA,这当中强度是有部分损失的。。。既然是强碱的环境,那么就能有效的阻止C4AH13转晶,这在单一OPC环境中能够得知,但是这个也是暂时的,当CaO消耗不足时,那么C4AH13降继续转晶成更稳定的物质C3AH6。。。我们都知道CAC中强度贡献最大的是CA和C2A,在后期,它们都会陆续的转晶为更为介稳的密度更大的C3AH6,但是这样的话,导致的结果就是形成了很多孔隙。。。这就是为什么CAC初期强度上来得快,但是后期就会面临着抗压和抗折的强度倒缩,毕竟CA和C2A转化形成了孔隙。。。在这里多说一句,CAC在15oC以下水化,初始产物主要为CA。。但是高于15oC,就会CA和C2A一起生成,同时还附带生成AH3。。在25oC时,它们的比值基本为1:1,但是到了30oC时,CA这个物质就探测不到了,只有CA2。。。当然温度在60oC了,那么CA瞬间就会转换成C3AH6。。。温度也是很关键的因素啊。。。在5oC下,CAC中的CA要想完全转化为C3AH6,需要的年限是相当厂的。。。好了,言归正传,既然形成了很多的空隙导致了强度的倒缩,那为什么时间越久,初期测得的强度值,到后期时却更大了呢?。。。这是因为水化时,还有C12A7、C4AF(黑色CAC)、B-C2S、C2AS-C2MS2、CA2等,这些都能为CAC提供后期的强度,逐渐尼布初期那些孔隙。。。当然建议最好水灰比保持在0.4,这样呢,更能充分发挥出CAC的性能,同时又不会出现强度倒缩的过大,瑞然会有点损失,但是只要保持水灰比在0.4,那么不会损失很多的,甚至不会损失,反而增加。。。OPC的机理就不说了。。。
好了,假设现在的室温是25oC,湿度正常标准值,调节你的减水剂,控制你的水灰比为0.45(自己试试,看能不能实现0.4)左右,再来调节你的凝结时间,这里就会牵涉到你的早强剂和缓凝剂,这两个当中需要取舍一个,个人建议取舍早强,因为早强一般都是温度低时,才会考虑的玩意儿,现在这个季节没必要。。这个需要你自己去调试,早强大了,那么直接促使你的试样初始强度和后期强度都低,因为晶体转化生长的太快,孔隙多。。。缓凝多了,直接导致你初始强度偏低,但是后期强度可高可低。。。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温度。。。温度大了,说穿了,就相当于你的早强剂了,温度也是你所说的中间产物问题。。。还有你的骨料级配和含量问题,级配这个很关键不用说了吧,至于这个含量,如果有富石灰主体存在,那么也是你的强度一个损失。。。对于孔隙的填补,不知道你的试样用过硅粉或者惰性细微料没,可以考虑添加些来弥补。。至于需不需要膨胀剂来配合,个人觉得CAS中用些可以,CAC就没必要了。。。整完这些,那么你的抗折绝对有所改观。。。如果还想更高,可以参照MDF的做法。。。
momott120 发表:关于楼主的试验,我还是有很多的疑惑的,疑惑的地方大致有这些。。
1、CAC参量问题,是抛弃了骨料来算的比值,还是加上了骨料来确定的。。
2、每个试验的外加剂的运用是否相同等量。。
3、拆模的时候,试件是否有损伤。。
4、试件是浇灌的,还是来回刮的,每个试件的体积是否相同,是否经过压实的一些处理。。
回答您的问题:我本意是做支座砂浆,所以:
1、10-20%CAC是按照胶凝材料比例加的;
2、外加剂的掺量是根据以前的经验直接定的,各种配比没有变化;
3、早强型的,半天拆模没有问题,早就硬了,没有损伤;
4、试件就是按照灌浆料直接倒入试模,刮了,没有压实处理,里面气孔率将将合格吧。
这两种硫铝水泥的应用,在干粉砂浆中好像比高铝水泥更普及一些高铝的体系限定了,从一开始的方向就限定制约了,即使通过有效的调整,也是费时费力啊。。。还是用硫铝好些。。
不过你要想解决抗折,注意水灰比,必须要低,加入钠基的无机聚合物和磷酸钙,可以有很大的改善。。。。在短临期上,要比纯水泥的14要高,可以达到40以上。。。1年后甚至可以再纯水泥的两倍以上。。。这是因为磷酸盐基的化合物形成了一种减少孔隙率的铝酸盐--磷酸盐复合凝胶体系。。。
不晓得你要弄啥东西出来。。